人体简史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3年4月15日 晚上
——[作者]比尔.布莱森
第一章 制造一个人要花多少钱
- 硒能制成两种重要的酶,高血压、关节炎、贫血、某些癌症都与缺少硒有关,甚至还可能使精子数量减少。因此,为体内加入一些硒(坚果、全麦面包和鱼类中的硒很丰富)是个好主意,但要是摄入过多,你的肝脏会受到无可挽回的毒害[4]。跟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一样,找平衡是一桩微妙的活计。
- 构成你的元素唯一特殊的地方,就在于它们构成了你。这是生命的奇迹。
- 倘若把你拆解开来,你无比巨大。把你的肺摊开,能覆盖一座网球场,肺里的呼吸道能从伦敦延伸到莫斯科。把你所有血管的长度加起来[7],可绕地球两圈半。意义最深远的部分是你的DNA。你的每一个细胞中包含着1米多长的DNA,如果你把体内所有的DNA搓成[8]一根细细的线,它能延伸100亿英里,比从地球到冥王星的距离还远。想一想这件事吧,光靠你自己就足够离开太阳系了。从字面意义来看,你就是宇宙。
-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——人人都同意这一点。细胞里充满了各种忙忙碌碌的东西:核糖体和蛋白质、DNA、RNA、线粒体,还有其他大量微观层面上的神秘东西——但它们本身无一是活的。细胞本身仅仅是一个隔间,一个容纳上述种种的小房间[1],它本身没有生命,就跟其他所有的房间一样。然而,天知道怎么回事,所有这些东西聚拢到一起,你就拥有了生命。这是科学无法解释的部分。我有点儿希望它永远保持这种神秘状态。
- DNA以非凡的保真度传递信息。它每复制10亿个字母只产生一个错误。即便按照这样的精确度运行,每次细胞分裂大概也会出现三个错误或突变。身体可以忽略大多数的突变,但偶尔,突变也会带来持久的影响。这就是演变(evolution)。
- 遗传学上的悖论是,我们极为不同,但在遗传上实际又是相同的。所有人类共享99.9%的DNA[12],但没有哪两个人一模一样。我的DNA和你的DNA有着300万~400万个不同之处[13],只占总数的极小比例,但它们足以让我们产生巨大的差异。你体内还有着一百来个只属于你的个人基因突变[14]——也就是说,这些基因跟你双亲赋予你的基因无一相符,而是专属于你自己。
- 这一切的运作细节到底怎样,对我们来说迄今仍然是个谜。只有2%的人类基因组负责编码蛋白质,这就说,只有2%的基因组从事着有明确意义的操作。其余的基因做什么,我们不知道。
- 就算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错了,身体也能维持还顺带保护你。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此做了证明。每6名吸烟者中就有5名不会患上肺癌[16]。大多数容易心脏病发作的人,并未出现心脏病发作。据估计,每天,你会有1~5个细胞发生癌变[17],而你的免疫系统会捕获并杀死它们。想想看,每个星期几十次,一年超过1000次,你都有可能患上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的疾病,而每一次,你的身体都拯救了你
- 老天知道,我们在任何意义上都并不完美。我们有阻生臼齿,因为我们的颌骨演变得太小,无法容纳所有牙齿。我们的骨盆太小,不经历极度的疼痛没法生下孩子。我们很容易陷入无可救药的背痛。我们的器官基本上无法自我修复。如果一条斑马鱼弄坏了自己的心脏,它会生长新的组织;如果你弄伤了心脏,那就太糟糕了。几乎所有动物能自己合成维生素C,我们人类却不能。我们执行合成过程的每一环节[20],但莫名其妙地,缺少了最后一步——生成一种酶。
- 人类生命的奇迹不在于我们生而具备一些弱点,而在于我们没有被弱点湮没。
第二章 皮肤:人体最大的器官
- 皮肤由内外两层组成,内层叫真皮,外层叫表皮。表皮的最外面,称为角质层,完全由死细胞组成。想到让你变得这么可爱的所有东西其实都是些死物,不免有些惊悚。在身体与空气相遇之处的我们,不过都是尸体。外皮细胞每个月更换一次。我们大手大脚、漫不经心地挥霍着皮肤[2]:每分钟脱落大约25,000个外皮细胞,每小时就有100万个以上。用手指顺着满是灰尘的书架一抹,基本上就等于从之前的自己的碎片里清理出一条路来。在悄无声息之中,我们坚持不懈地化为尘土。
- 表皮下面是更肥沃的真皮,驻扎着皮肤的所有活跃系统——血管和淋巴管、神经纤维、毛囊根部、汗液和皮脂的腺体储存库。再下面是存储脂肪的皮下层(严格来说已经不再是皮肤的一部分了)。虽然它也许不算是皮肤系统的一部分,却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因为它可以储存能量、保持温度,并使皮肤附着于身体。
- 包裹在真皮中的是各种各样的受体,它们是我们与世界保持联系的渠道。当微风轻轻扫过你的脸颊,那就是你的迈斯纳小体[1]告诉你的。当你把手放在热盘子上,你的鲁菲尼小体会嗷嗷大叫。默克尔细胞对恒定压力做出响应,帕西尼小体对振动起反应。
- 迈斯纳小体是所有人的最爱。它们可以检测到轻微的接触[5],在我们的性感带和其他高度敏感的区域最为丰富:指尖、嘴唇、舌头、阴蒂、阴茎等
- 很奇怪的是,我们没有任何湿润感受器[7],只能靠热传感器来指导行为。这就是为什么每当坐在潮湿的地方,你往往无法判断它到底是湿还是冷。
- 触摸最有趣的一点是,大脑并不光是告诉你某样东西感觉起来如何,还告诉你它应该是什么感觉。这就是为什么爱人的爱抚感觉很好,但陌生人做同样的抚摸,就会感觉毛骨悚然。这也是为什么人很难给自己挠痒痒的原因。
- 维生素D对健康至关重要。它有助于形成强壮的骨骼和牙齿,提升免疫系统,对抗癌症,为心脏提供营养。它完全是个好东西。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它——饮食或者阳光。
- 如果你的眼睛是蓝色或绿色的,那不是因为你的虹膜有着比其他人更多的颜色,而是因为缺少了别的颜色。其他色素的缺乏使得眼睛看起来呈蓝色或绿色。
- 除非流失停止或得到补充,否则,当事人会在失去3~5升液体后,开始头痛和昏睡。如果损失6或7升水又没能及时恢复,就可能出现精神损害。(脱水的徒步旅行者离开小径,漫步进入荒野,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。)如果一个70公斤重的男子流失10升以上的水,他将陷入休克并死亡。
- 你的汗液中,99.5%的成分是水。其余有一半是盐,另一半是其他化学物质。虽然盐只占汗液整体的一小部分[41],但在炎热的天气里,你一天内可以损失多达12克(3茶匙)的盐,这是一个高到危险的量,所以,补充盐和补充水同等重要。
- 流汗是由肾上腺素的释放所激活的[42],这就是你承受压力时会流汗的原因。与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同,手掌不会因为体力消耗或热量过高而出汗,只有压力才能让它出汗。测谎检验就会测量情绪性出汗
- 你的皮肤微生物非常个性化。不管你喜欢的是棉质衣服还是羊毛,不管你是在工作之前还是之后洗澡,生活在你身上的微生物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使用的肥皂或洗涤剂。
第三章 微生物:你和地球都是属于微生物的
- 从个体来看,细菌趋于无限小,其生命也极为短暂。细菌的平均重量是一张美元纸币的万亿分之一[3],寿命不超过20分钟——但从集体上看,它们无比强大。
- 但细菌可以在彼此之间交换基因[4],好像《宝可梦》里的卡牌一样,而且,它们可以从死去的邻居那里获取DNA。这种水平基因转移大大加速了细菌适应自然或科学条件的能力。细菌DNA的校正也没那么严格,因此,它们经常变异,具有强大的遗传灵活性。
- 别弄错了。这是一个微生物的星球。我们能在这儿,多亏了它们心情好。它们完全不需要我们;可没有它们,我们一天都活不了。
- (瘦人比胖人有更多的肠道微生物。瘦人拥有吃不饱的微生物,至少部分地解释了他们为什么瘦。)
- 幸运的是,大多数微生物与我们无关。有些微生物仁慈地居住在我们体内,叫作“共生体”。只有一小部分的微生物让我们生病。在已确定的大约100万种微生物中,只有1415种微生物会引起人类疾病[12]——这个数量其实非常之少。反过来说,它们仍然是人感染疾病的主要途径,这总计1415种没有意识的微小实体,共同导致了地球上1/3的死亡率。
- 大多数病毒只感染细菌细胞,对我们毫无影响。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,病毒有数十万种[17],但已知只有586种会感染哺乳动物,其中263种能影响人类。
- 病毒耐心极佳,关于这点更常见的例子来自带状疱疹病毒。这种病毒会在你小的时候让你长水痘,接着,它们可能会在神经细胞里静止长达半个世纪,甚至更长时间,再在人进入老年之后,暴发带状疱疹这一可怕而痛苦的羞辱
- 感冒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[21],而是由多种病毒产生的一系列症状,其中最有害的是鼻病毒。而光是鼻病毒就有100种之多。
- 转移感冒病菌唯一真正可靠的方法是实体触摸。
- 金属杆对微生物来说是一种相当恶劣的环境。让微生物茁壮成长的地方是座椅的织物[25]和塑料手柄。细菌转移最有效的方法,似乎是纸币和鼻涕的组合。瑞士的一项研究发现,如果流感病毒伴有微量的鼻涕,可以在钞票上存活两个半星期。没有鼻涕,大多数感冒病毒在折起来的纸钞上只能存活几小时。
- 它们基本上分为两组:霉菌和酵母。真菌基本上不搭理我们。在数百万物种中,只有大约300种真菌对我们有所影响,而且,这些真菌病大多数并不会让你真的生病,而是只引起轻微不适或刺激,比如香港脚。当然,有几种真菌病比香港脚麻烦多了,而且它们的数量也在增加。
- 最后是原生生物(protist)。原生生物是指除了明显不是植物、动物或真菌之外的任何东西,这一门类专为各种与其他生命形式不相吻合的生命形式所保留。
- 在1945年,弗莱明就在诺贝尔奖获奖致辞中警告说,如果滥用抗生素的话,微生物很容易就会演化出抗药性。再没有哪一场诺贝尔讲演比这更有先见之明了。
- 抗生素就跟手榴弹一样,爆炸起来不分青红皂白。不管是好的微生物还是坏的微生物,它们一视同仁地消灭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一些好微生物可能再也无法还原,让我们付出永久性的代价。
- 细菌真的不容小觑。它们不仅稳扎稳打地变得更具耐药性[44],而且,毫不夸张地说,还已经演变出了超级细菌等可怕的新型病原体。
第四章 大脑:你的大脑80%都是水
大脑的一大悖论是,你对世界所知的一切,都来自一个从未亲眼见过这个世界的器官。大脑存在于静寂与黑暗当中,就像关在地牢里的囚犯。它没有疼痛感受器,不折不扣地没有感觉。它从未感受过温暖的阳光,或温柔的微风。对你的大脑来说,世界只是一股电脉冲,就像一连串的摩尔斯电码敲击。从这赤裸裸的中立信息中,大脑为你创造(不折不扣地创造)出一个充满活力、三维立体、在感官上引人入胜的宇宙。你的大脑就是你。其他一切都只是管道和支架。
与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同,不管你做什么,大脑都以稳定的速度燃烧400卡路里。艰难的思考没法让你变得更苗条。
最辛苦运转模式下的大脑,效率往往最低。他发现,大脑最高效的工作方式[5],是快速解决任务,接着就进入待机模式。
额叶是大脑高级功能的所在地,负责推理、预见、解决问题、控制情绪等。它也是负责个性(也就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人)的地方。
虽然小脑只占颅腔的10%[10],但它有着超过一半的大脑神经元。这里神经元众多,不是因为小脑要从事大量的思考,而是因为它控制平衡和复杂运动,这需要大量的神经接线。
脑干。它掌管我们更为基本的运作:睡觉、呼吸、保持心跳。脑干并未得到大众意识的太多关注,但它对我们的存在至关重要:在英国,脑干死亡,是衡量人类死亡的基本准绳。
如同撒在水果蛋糕上的坚果一般分散在大脑里的,是许多较小的结构——下丘脑、杏仁核、海马体、终脑、透明中隔、缰连合、内嗅皮质,以及其他十来个类似结构[2]——它们统称边缘系统(limbic system,来自拉丁语的limbus,意思是“外围的”)。除非它们犯了错,否则,人很容易一辈子也听不到有关这些部位的任何一个字眼儿。
下丘脑的样子太不起眼了。它只有花生大小,重量仅为1/10盎司(3克),但却控制着身体大部分最为重要的化学成分。它调制性功能,控制饥饿和口渴,监测血糖和盐分,决定你何时需要睡觉。它甚至有可能在人的衰老快慢速度[11]中扮演一定的角色。你身为人类的成败,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脑袋中央这个小小的东西。
杏仁核(希腊语里“杏”的意思)专门处理强烈而紧张的情绪,如恐惧、愤怒、焦虑,各种各样的恐惧症。杏仁核遭到破坏的人[12],是真真正正的无所畏惧,他们往往还无法识别他人的恐惧。我们睡着的时候,杏仁核变得特别活泼,因此说不定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梦境常常令人不安。噩梦兴许只是[13]杏仁核在给自己减负。
“看”的最重要部分不在于接收视觉图像,而是理解它们。
对于每一次视觉输入,信息都要花一段微小但可感知的时间(大约200毫秒,或者1/5秒),顺着视神经传输到大脑当中,再由大脑进行处理和阐释。在需要快速做出反应的时候(比如看到迎面而来的汽车赶紧往回退,或是躲开一记头部击打), 1/5秒可算不上微不足道的时间跨度,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种时间上的滞后,大脑做了一件真正非同凡响的事情:它不断地预测世界在1/5秒后的样子,并告诉我们,这就是“当下”。这也就是说,我们永远也无法看到世界在这个瞬间的样子,我们看到的是片刻之后的将来是什么样子。换句话说,我们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还不存在的世界里。
生命的丰富多彩,来自你头脑的创造。你看到的并非事物的本来面貌,而只是大脑告诉你的样子,这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记忆存储是特质性的,而且杂乱得几近奇怪。思维将每一段记忆分解成不同组成部分(名字、面孔、位置、背景、摸起来是什么感觉、是活的还是死的),再将这些部分发送到不同的地方,等以后需要的时候再重新组装起来。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[18]或记忆,可以让散布在整个大脑的数百万神经元点火启动。此外,出于完全未知的原因,这些记忆碎片[19]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移动,从皮层的这一部分迁徙到那一部分。这就难怪我们会弄混细节了。
虽然大脑的大部分生长发生在人生头两年,10岁之前将完成95%,但年轻人直到25岁上下,突触都并未完全建立连接。这也就是说,青春期实际上要延长到成年之后。
伏隔核是一个跟快感相关的前脑区域,在人的青少年时期生长到最大尺寸。与此同时,身体会产生数量大得远超此后的愉悦神经递质多巴胺。这就是为什么你在青少年时期感受到的感官刺激,比生命其他任何时刻都更强烈。
1997年,当时在剑桥工作的年轻神经科学家阿德里安·欧文(Adrian Owen)发现,据可靠的研究表明,一些处在植物人状态的患者,实际上已经完全清醒,只是他们无法向任何人表明这一事实。
第五章 头:没有头人能活多久
不管我们整体上更受控制的表情在传达什么情绪,微表情都会泄露我们真正的内心感受。微表情是情绪的闪现,持续时间不超过1/4秒。据他所说,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会错过这些泄露秘密的表情,但经过教导,我们可以识别它们(假设我们希望知道同事和亲人对我们的真正想法是什么)。
眉毛真正擅长的是传达感情。
在阳光明媚的日子,看着清澈湛蓝的天空,你可能碰到过一些白色的小小闪光突然凭空冒出来,就像是飞逝的流星。你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白细胞[17],它正在穿越视网膜前方的毛细血管,够好玩的吧。因为白细胞(相较于红细胞)很大,它们有时会短暂地卡在狭窄的毛细血管中,它就是你看到的东西。此种失调的技术名称叫“谢瑞尔蓝天内视现象”(Scheerer’s blue field entoptic phenomena,得名自20世纪初的德国眼科医生理查德·谢瑞尔),更常见也更诗意的名字叫“蓝天精灵”。
眼泪分为三种:基底眼泪、反射性眼泪和情绪性眼泪。基底眼泪起润滑作用。反射性眼泪是眼睛受烟雾或洋葱片等刺激时流出的眼泪。情绪性眼泪名副其实,但它们也很独特。据我们所知,我们是唯一一种会因感情而哭泣的生物。
我们的眼睛包含了两类视觉感光器:一种是杆细胞,它们帮助我们在昏暗条件下视物,但不能在光线明亮时分辨颜色;另一种是锥细胞,它在光线明亮时发挥作用,将世界分为三种颜色:蓝色、绿色和红色。
“色盲”通常缺少三种锥细胞中的一种,所以并不是看不见所有的颜色,而只是看不见部分颜色。完全没有视锥细胞,也就是真正色盲的人叫作“全色盲”。他们的主要问题还不在于世界暗淡苍白[24],而是很难应对明亮光线,在日光下可以说完全失明。
但跟鸟类、鱼类和爬行动物所拥有的四种颜色受体相比,我们仍然只有三种颜色受体。这一事实令人汗颜,但基本上,所有非哺乳动物都生活在一个比我们视觉更丰富的世界。
此外,所有神经纤维都通过眼球背部的一条通道离开眼睛,使得我们视野存在一个盲点,距离中心位置大约15度。
为了保护我们免受真正巨大噪声的伤害,我们有一种称为声反射(acoustic reflex)的能力,每当感知到了强烈的声音,肌肉就猛拉镫骨,使之远离耳蜗,中断回路,并在之后维持这种状态若干秒,这也是为什么爆炸常使人短暂耳聋的原因。很遗憾,这一过程并不完美。像跟任何反射一样,它很快,但并非瞬间,肌肉收缩需要大约1/3秒,足以造成重大伤害了。
第六章 嘴:人是最容易被噎死的动物
嘴巴是个危险的地方。我们比其他任何哺乳动物都更容易因窒息哽噎而死亡。事实上,我们生来就容易窒息哽噎,
吞咽的时候,食物并不是因为重力而落入胃部的,而是被肌肉的压缩挤下去的。这就是为什么哪怕你头朝下,也能吃吃喝喝。
海姆立克急救法要求施救者从背后抱住哽噎者,对其肚脐上方连续大力推进,好把阻塞物逼出来,就像对瓶身施加压力,把瓶塞给挤出来一样。
就在最近,人们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叫作“唾液镇痛剂”(opiorphin)的强效止痛药[10]。它的效力是吗啡的六倍,虽说我们只拥有极小剂量。所以,当你咬到自己的脸颊内侧或是烫伤了舌头的时候,你并没感到特别痛。因为这种镇痛剂太稀薄了,没人说得清它到底是怎么来的。它太低调了,直到2006年,人们才注意到它的存在。
牙齿的外侧是牙釉质。它是人体中最硬的物质,但只有薄薄的一层,一旦损坏,无法更换。由于非常坚硬,牙齿被称为“现成的化石”[15]。当你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变成尘土消融之时,你在地球上存在的最后一条实体痕迹,大概就是石化的臼齿了。
舌头和味蕾带给我们的仅限于食物的基本质地和特点(柔软的、光滑的、甜的、苦的等),但食物的完整感受性取决于我们的其他感官。我们当然都会说食物尝起来是什么味,但这还不完整。我们吃东西的时候,感受的是滋味(flavour),也就是味道(taste)加上气味(smell)。[3]
据说,气味至少占滋味[28]的70%,甚至高达90%。
言语能力需要小肌肉、韧带、骨骼和软骨之间达成精确而协调的平衡,它们必须有着恰如其分的长度、恰如其分的绷紧度和恰到好处的位置,才能让受控制的空气实现正确的微型爆发。舌头、牙齿和嘴唇也必须足够敏捷,好让喉咙间的微风变成有着细微区别的音调。所有这一切,还必须在不影响我们吞咽或呼吸能力的前提下实现。
不管怎么说,我们最终拥有了体积足够大、足以处理复杂想法的大脑,以及能够清晰表达这些想法的独特声带。
第七章 心脏和血液:你分不分手和心脏可没有半点关系
- 在心脏泵出的所有血液里[5],大脑需要15%,但实际上,最大的血液量输送给了肾脏,占20%。血液绕你身体一周的旅程,大约要用50秒完成。奇怪的是,穿过心脏腔室的血液对心脏本身没有任何作用。为心脏提供营养的氧气经冠状动脉到达,跟氧气抵达其他器官的方式完全一样。
- 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不能保证你能避免心脏问题,只能改善概率。
- 血红蛋白有一种奇怪且危险的癖好[35]:它对一氧化碳的喜欢程度,远远高于氧气。如果存在一氧化碳,血红蛋白就会把它当成高峰时段列车上的乘客一样装走,而把氧气留在站台上。这就是一氧化碳让人窒息而死的原因
- 每个红细胞存活大约四个月,考虑到它们的工作是那么繁忙,这个寿命已经相当不错。每一个红细胞都将在你身体里穿梭[36]大约15万次,完成100英里左右的旅行,直至精疲力竭,无法维持。接下来,清道夫细胞会把它们收集起来,送到脾脏进行处理。你每天会丢弃大约1000亿个红细胞。你的粪便是褐色,主要原因就在它们身上(尿液的金色光泽,以及淤血退去时的黄红痕迹,是同一过程的副产物胆红素所致)
- 凝血在主动脉中不起作用,因为血液流动过于剧烈;任何凝块都会被冲走,这就是为什么止住大出血必须配合止血带的压力。在严重的出血中[37],身体会尽其所能地把血液从肌肉和表面组织等二级前哨转移掉,使之流向重要器官。这就是为什么出血过多的患者,肤色会变得苍白,摸起来冰冷。
- 血型运作的原理是这样:所有的血细胞都有着相同的内部结构,但外部覆盖着不同种类的抗原(即从细胞表面往外突出的蛋白质),它们就是存在血型的关键。抗原总共有400多种[46],但只有少数对输血有着重要影响
- 红细胞以一氧化氮作为信号分子,随着身体不同时刻的需求变化,基本上决定了朝什么部位分配多少血液。输血让这套信号系统变得混乱起来,阻碍了正常运转。”
第八章 化学部门:三个月还你一个新的肝
- 胰岛素是一种小蛋白质,对维持体内血糖的微妙平衡至关重要。太多或太少都会产生可怕的后果。我们需要大量的胰岛素。胰岛素每个分子只能持续5~15分钟,因此,人体对它有着不间断的补给需求。
- 糖尿病分为两种。实际上,这原本是有着类似并发症和管理问题的两种病,在整体病理上并不相同。1型糖尿病是身体完全停止产生胰岛素。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效果变差,一来是因为生成数量下降,二来是因为胰岛素所作用的细胞没有做出正常的响应。这叫作胰岛素抗性。1型糖尿病多为遗传,2型通常是生活方式导致的结果。
- 直到最近,人们才知道激素仅存在于体内的内分泌腺(endocrine glands,医学里内分泌科endocrinology这一分支也是从它而来)。内分泌腺是一种直接将产物分泌到血液里的腺体,跟外分泌腺相对,外分泌腺是分泌到表面(如汗腺分泌汗液到皮肤,唾液腺分泌唾液到口腔)。主要的内分泌腺——甲状腺、副甲状腺、垂体腺、松果体、下丘脑、胸腺、睾丸(男性)、卵巢(女性)、胰腺——散落在身体各处,但密切配合。
- 垂体腺通常被称为主腺,因为大部分激素都受它控制。它生成(或调解生成)生长激素、皮质醇、雌激素和睾酮、催产素、肾上腺素,等等。当你剧烈运动时,垂体腺会将内啡肽喷入你的血液。内啡肽就是你进食或发生性行为时所释放的化学物质。它们跟阿片类药物密切相关。“跑步者高潮”的说法也正是由此而来。
- 一句话,激素是复杂的分子,其中一些(如催产素)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(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里的信号分子)。简而言之,它们做很多事,而且每一件都不简单。
- 当然,不是所有的腺体都很小(顺便提一下,腺体指的是身体内分泌化学物质的任何器官)。肝脏是腺体,相较于其他腺体,它简直巨大无比。完全发育的肝脏重量约为1.5千克(与大脑大致相同),填充了腹部膈膜下方中央的大部分空间。它在婴儿体内大得不成比例,这就是为什么宝宝的腹部呈可爱的圆溜溜形状。
- 肝脏还是身体里最繁忙的器官,它的功能十分重要,一旦它停机,你几小时之内就会死。它众多的任务里包括产生激素、蛋白质和名为胆汁的消化液。它过滤毒素,处理废弃的红细胞,储存和吸收维生素,将脂肪和蛋白质转化为碳水化合物,并管理葡萄糖——这一过程对身体无比关键,葡萄糖只要稀释几分钟,就会导致器官衰竭,甚至脑损伤。(特别是,肝脏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,这是一种更紧凑的化学物质,有点像压缩食品,好让你将更多的食物装入冰箱。等到需要能量时,肝脏又将糖原转化为葡萄糖,并将其释放到血液中。)肝脏总共参与了大约500种代谢过程。基本上,它就是身体的实验室。此刻,大约1/4的血液都在你的肝脏里。
- 肝脏最奇妙的特点,大概是它的再生能力。你可以切除2/3的肝脏,短短几个星期,它就会恢复到原来的大小。
- 胰脏是一种类似果冻的器官,长约15厘米,形状有点像香蕉,藏在上腹部胃的后面。除了生成胰岛素,它还分泌激素胰高血糖素,参与调节血糖、消化酶胰蛋白酶、脂肪酶和淀粉酶,后三者有助于消化胆固醇和脂肪。
- 脾脏跟你的拳头大小差不多,重量为半磅(220克),位于胸部左侧相对较高的位置。它肩负着重要的工作:监测循环血液细胞的状态,分派白血球以对抗感染。它还辅助免疫系统,充当血液的蓄水池,以便在急需的时候,有更多的血液可以供给肌肉。
- 过滤废物是肾脏的主要功能,但它们还要调节血液化学物质,帮忙维持血压,代谢维生素D,并维持关键的体内盐与水平衡。如果你吃了太多的盐,肾脏会过滤掉血液中的多余部分,并将其送到膀胱,好让你通过撒尿把盐分排出。如果摄入盐太少,肾脏会在排尿之前,把盐分抽取回来再次使用。问题是,如果你要求肾脏过长时间进行过滤,它们会感到疲倦,无法正常运转。随着肾脏效率降低,血液中的钠含量变高,你的血压也会危险地升高。
- 随着年龄的增加,膀胱会失去弹性[16],无法一如既往地膨胀,这是老年人随时随地都在找厕所的部分原因。
- 虽然规模并不大,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,尿液世界同样存在微生物
第九章 解剖和骨骼:三块肌肉造就人类文明
- 骨骼生成的骨钙素不仅的确是一种激素,而且似乎参与了全身范围内大量的监管活动,从帮忙控制血糖水平、提高男性生育能力,到影响我们的情绪,保持记忆有序运作。除此之外,它还有助于解释长久以来的一个谜:经常运动为什么有助于避免阿尔茨海默病[7]。因为运动可以强化骨骼,而强健的骨骼可以产生更多的骨钙素。
- 肌腱和韧带是结缔组织。肌腱将肌肉与骨骼连接起来,韧带将骨骼跟骨骼连接起来。肌腱有弹性,韧带弹性较差。肌腱基本上是肌肉的延伸。人们常说的“筋”,其实就是肌腱。如果你想看看肌腱,很容易做到。手掌朝上,握拳,手腕下方将形成一条凸出的脊。那就是一条肌腱。
- 肌腱很结实,要想撕开它们,通常需要很大的力量;但它们的血液供应也很少,因此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愈合。不过,这至少比软骨更好,软骨根本没有血液供应,因此几乎没有愈合能力。
- 我们的拇指里有[11]3块名字精彩的小肌肉,不见于其他任何动物(黑猩猩也不例外):短伸肌、长屈肌和亨利掌侧骨间肌。[1]它们协同工作,让你得以牢靠又灵敏地抓握和操作工具。你可能从未听说过它们,但这3块小肌肉是人类文明的核心。没有了它们,我们最大的集体成就兴许就只不过是用棍子把蚂蚁从巢穴里赶出来。
第十章 为什么只有人选择了直立行走
- 直立行走也带来了不利的后果——这些后果,今天任何一个活着的人,或者任何有着慢性背痛或膝盖痛的人都可以证明。最重要的是,为了适应新的步态,我们采用了更狭窄的骨盆,为分娩的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疼痛和风险。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之前,地球上没有任何其他动物在分娩时死亡的概率比人类更高,甚至直到现在,也没有其他任何动物在生育时要承受那么大的痛苦。
- 至少(真的只是最低限度),你应该站起来多走动走动。根据一项研究,久坐(每天坐六小时或更长时间)会使男性的死亡率增加近20%,对女性而言,死亡率几乎增加了两倍(久坐对女性更危险的原因还不清楚)。经常坐着的人[22]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两倍,患致命心脏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两倍,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.5倍。令人惊讶也叫人担忧的是,你其余时间里做了多少运动似乎并不重要——只要你一个晚上[23]都坐在电视跟前,就可能会抵消积极活动一整天所带来的一切益处。
- 丹麦针对1.8万名跑步者开展了一项研究,结论是经常慢跑的人比不慢跑的人平均寿命要长5~6年。但这是因为慢跑真的有益,还是因为慢跑爱好者大多过着健康、适度的生活,无论是否运动,他们都注定能比我们这些懒汉取得更好的结果呢?
- 可以肯定的是,至多几十年后,你就要永远闭上眼睛,彻底不再动弹。所以,趁着还能活动,利用运动获得健康和快乐,应该不是个坏主意。
第十一章 体内平衡:发烧是你的身体在自救
- 热量是从表面流失的,故此,表面积相对于体积越大,你就越是难以保持温度。这意味着,小动物产生热量[1]必然会比大动物更快。因此,它们必须采用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。大象的心脏每分钟只跳动30次,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次,牛的心脏每分钟跳动50~80次,而老鼠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0次,一秒跳动10次。
- 动物有一个奇怪的共同点[2],那就是它们一辈子心跳的次数基本一致。尽管心率存在巨大差异,但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平均寿命都在8亿次心跳左右。人类是个例外。我们25岁时心跳就超过8亿次,之后还能再持续跳动50年,大约16亿次。很容易将这种非凡的活力归因于我们天生具备某种优势,但事实上,我们只不过是在过去10或12代人才偏离了标准的哺乳动物模式(多亏了预期寿命的提高)。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,一辈子8亿次心跳差不多同样是人类的平均水平。
- 仅仅比正常温度低2℃,或者比正常温度高4℃,就会让大脑陷入危机,迅速导致不可逆转的损伤甚或死亡。为了避免灾难,大脑有一个可靠的控制中心——下丘脑,它告诉身体通过流汗来降温,通过颤抖来取暖,并将血液从皮肤转移到更脆弱的器官。
- 让发烧顺其自然(当然,必须是在一定范围内)有可能是最明智的做法。体温仅升高1℃左右[7],病毒的复制速度就会降低至此前的1/200——体温小幅上升,人对抗病毒的自卫能力就有了惊人的提高。
- 负责细胞中能量的物质,是一种叫作三磷酸腺苷(或者ATP)的化学物质,这可能是你身体里最重要、可你又从未听过的东西了。每一个ATP分子就像一颗小电池,它储存能量,然后释放出来,为细胞(所有的细胞,不管是植物里的,还是动物里的)需要进行的所有活动提供能量。
- 孩子们在极冷条件下的表现,比在极热条件下要好,因为他们的汗腺尚未发育完全,无法像成年人般自在地出汗。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温暖的天气里,许多被留在汽车里的孩子很快就死掉了。在30℃的户外,密闭汽车的车内温度可以达到54℃,任何孩子都没法长时间承受
- 在海平面,红细胞大约占据了40%的血液体积[21],但随着对更高海拔的适应,这一比例还可以再增加一半左右,尽管这是要付出代价的。红细胞的增加使血液变稠,流动迟缓,为心脏的泵动施加了额外的压力,哪怕是一辈子都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都会受到影响。
- 这一切暴行的结果是,到战争结束时,日本和德国对微生物学、营养学、冻伤、武器伤害,以及最重要的神经毒气、毒素和传染病之影响,有了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的认识。很多德国人因为上述战争罪行遭到逮捕和审判,但日本人几乎完全逃脱了惩罚。大多数人被免予起诉,作为回报,他们向战胜方美国分享了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。组建并领导731部队的医生石井四郎接受了大量盘问,而后获准重返平民生活。
第十二章 免疫:发炎是免疫系统战斗后的痕迹
- 免疫系统不仅仅对付细菌,它还必须对毒素、药物、癌症、外来物体,甚至对你自己的精神状态做出响应。比方说,要是你压力过大或者疲惫不堪[3],就更容易受感染。
- 免疫系统的核心是五类不同的白细胞:淋巴细胞、单核细胞、嗜碱粒细胞、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。
- 细胞又细分为两类:辅助T细胞和杀手T细胞。顾名思义,杀手T细胞负责杀死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。辅助T细胞帮助其他免疫细胞发挥作用,包括帮助B细胞产生抗体。还有一种T细胞叫“记忆T细胞”,它能够记住早前入侵者的细节,因此,如果同样的病原体再次出现,它们能够协调快速反应——这就是所谓的适应性免疫。
- 记忆T细胞高度警觉。我不会得腮腺炎,因为在我体内的某个地方,记忆T细胞60多年来一直在保护我免受第二次侵袭。当它们识别出入侵者,就指示B细胞产生抗体,攻击入侵的有机体。
- 微生物已经发展出各种愚弄免疫系统的方法——例如,发出混淆的化学信号,或者伪装成良性或友好的细菌。一些传染性病原体,如大肠杆菌和沙门菌,可以欺骗免疫系统,让后者去攻击错误的有机体。
- 发炎是身体为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战斗所产生的热度。受伤部位附近的血管会扩张,让更多的血液流向受伤部位,同时也会带来白细胞抵御入侵者。这导致该部位肿胀,增加周围神经的压力,导致敏感压痛。与红细胞不同,白细胞可以离开循环系统,穿过周围的组织,就像军队在丛林中巡逻一样。遇到入侵者时,它们会释放出一种叫作细胞因子的攻击性化学物质,当你的身体与感染做斗争,是细胞因子让你感到发烧和病恹恹。让你感到难受的不是感染,而是你身体的自我保护。从伤口渗出的脓液只不过是为保护你而献出生命死掉的白细胞。
第十三章 肺和呼吸:你呼出的氧分子将永垂不朽
- 如果颗粒小得不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应,它兴许会困在鼻腔通道的黏液中,或是卡在肺部的支气管(或小管)里。这些细小的呼吸管道里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毛发状纤毛,纤毛就像船桨一样(只是以每秒16次的速度猛烈开合),把入侵者扫回喉咙,然后从喉咙将之转移到胃里,用盐酸溶解。如果入侵者设法通过了舞动的纤毛,它们还将遇到名为肺泡巨噬细胞的小型吞噬机器,被吞噬掉。
- 胸部的气压低于大气压,有助于保持肺部膨胀。如果空气通过刺穿的伤口进入胸腔,就会让气压差消失,肺会塌陷到正常大小的1/3左右。
- 长时间屏住呼吸带来的不适感,不是氧气的消耗带来的,而是由二氧化碳的积累引起的。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放弃憋气时,首先做的是吐气。
- 经常吸烟的人(差不多每天一包)患癌症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50倍。
第十四章 食物:熟食给了人类更大的大脑和更多的时间
- 熟食为我们释放了大量时间。其他灵长类动物光是咀嚼食物,每天就要耗掉7小时之久。我们不需要为了生存而不停地进食。当然,我们的悲剧在于,我们多多少少还是随时在吃。
- 多亏了鲍林,直到今天,许多人仍然相信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有助于摆脱感冒。事实上并不会。
- 20种氨基酸里有8种无法在体内合成,必须通过饮食摄入。[2]如果我们吃的食物中缺少这些蛋白质,那么,某些重要的蛋白质就无法合成。
- 脂肪,同样由碳、氢和氧组成,但比例不同,这使得脂肪具有了更易于存储的效果。当脂肪在体内被分解时,它们与胆固醇、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叫作脂蛋白的新分子,通过血液在体内循环。脂蛋白主要分为两类: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。低密度脂蛋白通常叫作“坏胆固醇”,因为它们容易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沉积。
- 应对胆固醇的窍门不是消灭它,而是将它保持在健康的水平上。一种方法是吃大量的纤维或粗粮。纤维是水果、蔬菜和其他植物食物中人体无法完全分解的物质。它不含热量,也不含维生素,但它有助于降低胆固醇,减缓糖进入血液、随后通过肝脏转化为脂肪的速度,还有许多其他好处。
- 人体天生擅长摄入燃料,按需使用,并储存其余部分以待日后调用。我们可以在不吃东西的条件下连续活动几小时。身体脖子以下的部分,并不做很多复杂的思考,你把多余的脂肪给它,它会满心欢喜地存下来。它甚至会奖励你,让你在暴饮暴食时产生愉快的幸福感。
- 你无法光靠看来判断食物包含了多少饱和脂肪。例如,谁会想到,一枚鳄梨含有的饱和脂肪[16]是一小袋薯片的五倍?或者,一大杯拿铁比几乎所有的糕点都含有更多的脂肪?再或者,椰子油几乎完全是饱和脂肪?
- 喝太多水[20]其实有害无利。正常来说,你的身体能很好地维持体液平衡,但有时人们会摄入太多的水,而肾脏无法足够快地排掉水分,最终便错误地稀释了血液中的钠含量,引发低钠血症
- 长期的饥饿让志愿者变得易怒、嗜睡和抑郁,更容易生病。从好的方面来说,等他们恢复了正常饮食,失去的体重和活力很快就回来了
- 盐对我们十分重要,这一点毫无疑问。没有盐,我们会死。正因为如此,我们有专门分辨盐的味蕾。对我们来说,缺盐几乎和缺水一样危险。由于身体不能生成盐,我们必须通过饮食摄入。问题是,怎样判断摄入多少才合适呢?摄入太少,你会变得昏昏欲睡,虚弱无力,最终死亡;吃得太多,你的血压会飙升,面临心脏衰竭和中风的危险。
- 太多变量都跟心脏健康有关——锻炼和生活方式、盐的摄入、酒精、糖、胆固醇、反式脂肪、饱和脂肪、不饱和脂肪,等等。几乎可以肯定地说,把其归咎于任何一种因素,都是错的。一位医生说,心脏病“50%怪遗传,50%怪芝士汉堡”[34],这话说得有点夸张,但背后的观点是正确的。
- 人类最谨慎的选择,似乎就是平衡和适度的饮食。一句话,明智的方法,就是通情达理的方法。
第十五章 肠胃:为什么女性的消化时间要比男性长一整天
- 对男性来说,食物从口腔到肛门的平均时间是55小时。对女性来说,一般是72小时。食物在女性体内多逗留[2]近一整天,如果说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,我们并不知道。
- 粗略地说,你所吃的每顿饭,会在胃里停留4 ~ 6小时,接着进入小肠,又用掉6~8小时,在这里,所有营养(或增肥)成分经剥离并分派到身体其他部位使用或存储(唉,不妙),最后到结肠停留最多可达三天的时间,让数十亿计的细菌分解肠道其余部分搞不定的东西——以纤维为主。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提醒你[3]要多吃纤维:因为它能让你的肠道微生物保持健康,同时,出于一些尚未得到妥善认识的原因,它还能降低患心脏病、糖尿病、肠癌以及各种死亡风险。
- 顺便说一句,你肚子里发出的咕咕声[4]主要来自大肠,并不是胃。“肚子咕咕叫”的专业术语叫腹鸣音(borborygmi)。
- 顺便说一句,大多数引发恶心的微生物需要时间在你体内繁殖,之后才会让你生病。少数几种微生物,如金黄色葡萄球菌,能短至一小时就害你发病,但大多数至少需要24小时。杜克大学的黛博拉·费希尔(Deborah Fisher)医生在接受《纽约时报》采访时说:“人们往往会把病源归咎为自己最近一次[8]吃的东西,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在那之前吃的东西。”事实上,很多感染发病的时间比这还要长。
- 消化道的核心是小肠,它是七八米长的连续管道,人体的大部分消化都在此进行。传统上,小肠分为三个部分:十二指肠(在古罗马,这里指的是它所占的空间相当于普通人十二指的宽度);空肠(意思是“没有食物”,因为在尸体中,这里往往是空的);回肠(意思是“腹股沟”,因为它们差不多就在同样的位置)。
- 如今最准确的认识是,阑尾是肠道细菌的蓄水池。
- 大肠实际上肩负着许多重要的工作。它会重新吸收大量的水,将之返还身体。它还为大量的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,这些微生物会啃食小肠中各种残留物体,在此过程中会吸收大量有用的维生素,比如B1、B2、B6、B12和K,并把它们也返还身体。最终剩下的东西作为粪便排出。
第十六章 睡眠:为什么你睡觉不会从床上掉下来
- 睡眠与大量生物过程有关,如巩固记忆、恢复荷尔蒙平衡、清除大脑中累积的神经毒素、重置免疫系统等。有高血压早期症状的人[2]每晚比之前提前睡一小时,血压读数会表现出明显的改善。简单地说,睡眠似乎是对身体的一种夜间调整。
- 令人惊奇的是,一些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能够一次只关闭一半大脑,这样,一半大脑打盹儿,另一半大脑可以保持警惕。
- 正常的夜间睡眠由一系列周期组成,每个周期包括4 ~ 5个阶段(取决于你喜欢的分类方法)。首先是放弃意识,大多数人需要5~15分钟来完全实现。接下来的大约20分钟,我们睡得轻而滋补,类似打盹。前两个阶段的睡眠很浅[6],你可能睡着了,但以为自己还醒着。而后是深度睡眠,持续大约1小时,从这个阶段清醒过来要难得多。(一些权威人士将这一时期分为2个阶段,这样睡眠周期便分为5个而非4个不同的阶段。)最后是快速眼动阶段(REM),我们做梦大多是在这时候。
- 在睡眠周期的REM阶段,入睡者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,但眼睛在闭着的眼皮下快速转动,就像在看一出紧张的情节剧,大脑也跟清醒时同样活跃。事实上,在REM睡眠中,前脑的某些部分比人完全清醒、四处走动时更活跃。
- 身体各部位在REM阶段并不是全都处于麻痹状态。你的心脏和肺还在正常运转(原因很明显),你的眼睛可以自由转动,但控制身体运动的肌肉全受到了限制。最常提出的解释是,我们在噩梦中挣扎或试图逃离攻击时,被固定住不能动可以让我们避免受伤。
- 和大多数人想的不同,我们晚上很不消停。一般人一晚上会翻身[8]或明显地改变姿势30~40次。我们醒来的次数也比你想的要多得多。人在夜间的觉醒和短暂的清醒,加起来可以达到30分钟而不自知。
- 实验还表明,人们很擅长不用闹钟而在预定的时间叫醒自己,这意味着,睡觉时大脑的一部分必定跟踪着头骨外的真实世界。
- 科学家们发现,我们不光在大脑中有生物钟,全身各处都有生物钟——胰腺、肝脏、心脏、肾脏、脂肪组织、肌肉等所有地方——这些器官按自己的时间表运作,规定什么时候释放激素,器官什么时候最繁忙或者最轻松。
- 我们还受制于一种天然的睡眠压力——一种深刻的、归根结底不可抗拒的打瞌睡冲动,它由一种叫作睡眠内稳态(sleep homeostats)的东西所控制。我们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,睡眠压力就越强烈。在很大程度上,这是大脑中化学物质(尤其是腺苷)随着时间推移积累所带来的结果。腺苷是为细胞提供动力的能量密集小分子ATP(三磷酸腺苷)输出的副产物。你积累的腺苷越多,你越是觉得困。咖啡因能稍微抵消它的作用,这就是咖啡提神的原因。正常而言,这两套系统同步运作,但偶尔,它们会有所偏离,比如我们在长途飞行中跨越几个时区后会出现时差反应。
- 现在有充分的数据表明,缺乏睡眠的人比正常睡眠的人体内的β-淀粉样蛋白(一种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蛋白质)含量更高。”福斯特告诉我,“我倒不是说睡眠不足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,但它有可能是一个促成因素,甚至还会加快人体机能的衰退。”
- 下丘脑泌素是让我们保持清醒的神经递质。如果没有它们,患者可能会在谈话或吃饭当中突然打盹,或者进入一种接近于幻觉而非意识的模糊状态。反过来说,他们可能会非常疲惫但又完全无法入睡。这或许是一种可悲的疾病,而且无法治愈,但好在它非常罕见,
- 打哈欠最难以解释的方面,大概是它有着极强的传染性。看到别人打哈欠,我们多多少少也会打起哈欠来,甚至,仅仅是听到或想到打哈欠,就能让我们打哈欠。你现在肯定想打哈欠。坦率地说,这说不上有什么错。
第十七章 进入不可描述地带:Y染色体将在460万年后消失
- 染色体是个奇怪的小矮子。它只有大约70个基因;其他染色体则有多达2000个以上的基因。1.6亿年来,Y染色体一直在萎缩。据估计,按照它目前的恶化速度[7],再过460万年它就会完全消失。
- [2]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男性会在460万年以后消失。决定性别特征的基因,大概会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。此外,我们操纵生殖过程的能力,在460万年里可能会变得更加精湛,因此,没必要为此大惊小怪彻夜难眠。
- 克隆一次又一次地带给你相同的东西。两性繁衍则带给你爱因斯坦和伦勃朗——当然,也带来了一大堆蠢货。
- 黑猩猩和人类[14]或许有多达98.8%的基因相同(取决于基因的测量方式),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作为生物只有1.2%的不同。黑猩猩不能与人交谈,不能做饭,也没有4岁的人类孩子聪明。显然,问题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基因,而在于你拥有的基因怎样表达,即基因得到了怎样的使用。
- 更重要的是,女性和男性心脏病发作的方式截然不同。女性心脏病发作比男性更容易出现腹痛和恶心,使得病情频遭误诊。
- 女性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方面:她们是人类线粒体的神圣守护者,而线粒体,是我们细胞关键的小小发电厂。怀孕期间,精子并不传递任何线粒体,因此所有线粒体信息都只通过母亲代代相传。
- 外阴(vulva)是完整的生殖器套装:阴道开口、阴唇、阴蒂,等等。外阴上方的肉丘,叫作“阴阜”。外阴的顶部是阴蒂(clitoris,有可能来自指代“小丘”的希腊单词,但也有其他候选词源),这里包含了大约8000条神经末梢,每单位面积的数量,多于其他任何女性解剖结构。按我们现在所知,阴蒂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带来愉悦。大多数人,包括女性,都不知道阴蒂可见的部分(阴蒂头)只是阴蒂的顶端。阴蒂的剩余部分深入体内,沿阴道两侧向下延伸约12厘米
- 子宫颈(cervix)是环状瓣膜,位于阴道和子宫之间。在拉丁语里,cervix的意思是“子宫的脖子”,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它是什么。它充当了看门人,判断什么时候让物质(如精子)进入,什么时候把其他东西(如月经期间的血和生产时的婴儿)排放出来。根据男性性器官的大小,有时候,子宫颈在性交期间会遭到撞击,一些女性感到愉悦,另一些则觉得不舒服或疼痛。
- 大多数男人从来没有听说过附睾,听说自己的阴囊里蜷缩着12米长(足足相当于一辆伦敦公共汽车的长度)的附睾,他们会大吃一惊。附睾是整齐盘绕着的细管子,精子在其中成熟
- 还有前列腺,几乎人人都听说过,但我还没见过哪位50岁以下的外行人知道它到底是干什么的。或许可以这么说,在男性的整个成年期,前列腺替他产生精液,等到了晚年,就替他产生焦虑。
- 高潮时精液的平均释放量为3 ~ 3.5毫升(约一茶匙),平均喷射距离为18~20厘米,尽管德斯蒙德·莫里斯说,科学上曾记录过近1米的喷射距离(他并未说明具体情况)。
第十八章 怀孕与生育:人的分娩是最大的设计失误
- 据计算,一次随机性行为成功受精的概率[1]仅为3%左右。
- 有一点很奇怪,每一个女性出生时,体内就包含了一生所需的卵子。她还在子宫的时候,卵子就形成了,并且年复一年地待在卵巢里,直至受到召唤。女性一出生就配备了完整的卵子供应量,
- 一个20周大的胎儿体重不超过10克,但体内已经有600万颗卵子了。到她出生时,这个数字下降到100万颗,并将在日后的生活里继续下降,只是速度会慢一些。等女性进入生育年龄,她将有18万颗准备就绪的卵子。为什么她一路走来会损失掉那么多颗卵子,同时还在进入生育年龄时拥有远超所需的卵子?这两个问题,同样属于未知的生命之谜。
- 一旦女性过了30岁,生双胞胎的概率就更大。对于生殖,有一件事是必然的:双方年龄越大,怀孕就越困难,就算怀了孕,也会碰到更多的问题。
- 一颗六周大的人类胚胎。它和扁豆差不多大小,心脏每分钟跳动100次
- 大约每100个自然出生的婴儿中就有一对是异卵双胞胎,每250个婴儿中有一对同卵双胞胎,每6000个婴儿中有一例三胞胎,每50万个婴儿中有一例四胞胎,但生育治疗极大地提升了出现多胞胎的概率。
- 怀孕到发育完全的小人类,只需要41个细胞分裂周期
- 在怀孕初期的大部分时间里,母亲可能会出现晨呕,几乎所有孕妇都会告诉你,孕吐可不只在早上发生。约80%的准妈妈[7]会感到恶心,尤其是怀孕的头三个月,不过少数不走运的准妈妈在整个怀孕期都会感到恶心。有时候,情况会变得非常严重,连在医学上都有了“妊娠剧吐”的名字。如果是这样,孕妇可能需要住院治疗。
- 胎盘的作用,远远不只是过滤废物和传递氧气。它在孩子的发育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:阻止毒素从母亲体内传到胎儿体内,杀死寄生虫和病原体,分配荷尔蒙,尽其所能地弥补母亲的缺陷(如母亲吸烟、喝酒或熬夜)。在某种意义上,对发育中的婴儿来说,它是母亲的原型。如果母亲真的不合格或不负责任,胎盘不会创造奇迹,但它总能派上些用场
- 大多数流产和其他怀孕波折,都是因为胎盘有问题,而非胎儿有问题。
- 出生的那一刻,也即新生命开始的瞬间,是不折不扣的奇迹。在子宫里,胎儿的肺里充满了羊水,但就在出生那一刻的巧妙时机,羊水流走,肺充气膨胀,血液在小小心脏的输送下,完成在胎儿体内的第一次循环。就在片刻之前,胎儿还只能算是寄生体,转眼之间,他就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、可以自我维持的实体了。
- 女性的产道平均比新生儿头部的宽度窄2.5厘米,使它成了自然界里最痛苦的2.5厘米。为了挤着穿过这个狭窄的空间,婴儿必须完成一项近乎荒唐的挑战:随着他在骨盆内的前进,实现90度的转身。
- 大自然给予的协助是,婴儿的脑袋有一定的压缩性,因为此时头骨还没有融合成单独的一块板子。如此大费周章的原因是,为了让直立行走成为可能,骨盆必须经历一系列的设计调整,这使得人类的分娩变得更加艰难和漫长。有些灵长类动物几分钟内就可完成分娩。对于如此的轻松,人类女性可望不可求。
- 婴儿离开子宫时是无菌的(或一般认为如此),但当他通过产道时,会得到母亲个人微生物的擦洗。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女性阴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性和性质。通过剖宫产出生的婴儿,未能经历这一初始清洗的环节,可能会对其造成深远的影响。多项研究表明,剖宫产出生的人[19]患1型糖尿病、哮喘、腹腔疾病,甚至肥胖症的风险大大增加,过敏的风险也提高了8倍。剖宫产婴儿最终会获得与顺产婴儿相同的微生物组合。一年后,两者的微生物群大多就难以区分了,但一开始就接触微生物,会造就长期差异。没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。
- 除了培养共生细菌外,母乳中还充满了抗体。有证据表明,哺乳的母亲[24]会通过乳腺导管吸收婴儿的唾液,通过免疫系统进行分析,根据婴儿的需要调整抗体的数量和类型。生命是不是很神奇?
- 尽管近年来,配方奶粉有了很大的改进,但任何配方奶粉都不可能完全复制母乳的免疫益处。
- 从你孕育的那一刻直到你的2岁生日——日后变成了众所周知的最初1000天。这也就是说,在你人生相对短暂的形成期所发生的事情,会对你未来几十年后生活的舒适程度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第十九章 神经与疼痛:大脑感觉到的疼,才是真的疼
- 最奇怪又最讽刺的地方或许在于,大脑本身没有疼痛感受器,但它却是所有疼痛得以感知的地方。
- 自主神经系统进一步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。交感神经系统就是身体需要突然行动时做出反应(多指所谓的“战逃反应”)的部分。副交感神经系统有时指的是“休息和消化”或“进食和繁殖”系统,它的着眼点是其他不那么紧迫的事情,比如消化和废物的排出、唾液和眼泪的产生,以及性冲动(这有可能很激烈,但并不属于战逃反应意义上的紧迫事宜)
- 人类神经有个奇怪的地方:周边神经系统里的神经要是受到损坏,可以愈合并再生,而大脑和脊髓中更为关键的神经则不能
- 沮丧或担忧几乎总是会增加疼痛的感知强度。但同样地,令人愉悦的香味、舒缓的画面、悦耳的音乐、美味的食物和性爱也能减轻疼痛[8]。一项研究表明,只要有一个富有同情心和关爱的伴侣[9],患心绞痛的概率就会降低一半。
第二十章 疾病:致命性弱、传播性强的病毒才是最成功的病毒
- “事实上,”他说,“相较于西班牙流感导致数千万人死亡的100年前,我们现在也并没有做好准备应对一场猛烈的疫情暴发。没有再发生类似事件的原因,不是因为我们一直保持警觉,而是因为我们运气好。”
第二十一章 癌症:你每天都有5次得癌症的机会
事实上,研究表明,如果所有男性都活得足够长,全都会得前列腺癌。
2000年,《细胞》杂志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,特意列出了所有癌细胞都具备的六种属性,即:
它们无限制地分裂;
它们的生长没有方向,也不受激素等外部因素的影响;
它们参与血管生成,也就是说,它们欺骗身体为之供血;
它们无视任何停止生长的信号;
它们能抵挡细胞凋亡(即程序性的细胞死亡);
它们会转移,或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。
所有的癌症都有一个共同点:治疗很粗糙。
第二十三章 衰老和死亡:选择生活方式,就是选择死亡方式
-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,人多多少少死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之手。会怎么死,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在做选择,尽管当事者或许并没有怎么仔细思考、反省过。
- 根据一项计算,就算我们明天能找到治愈所有癌症的方法[4],人类的总体预期寿命只会增加3.2年。消除心脏病现存的所有形式,也只会增加人5.5年的寿命。这是因为,死于这些疾病的人大多已经足够年长,就算没了癌症或心脏病,也迟早会有别的疾病把他们带走。在这方面,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[5]阿尔茨海默病。根据生物学家伦纳德·海弗里克(Leonard Hayflick)的说法,彻底根除它,只会给人增加19天的预期寿命。
- 自1990年以来,人类寿命每增加1年[6],只有10个月是健康的。”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中,已有近一半的人受累于慢性疼痛或残疾。我们很好地延长了寿命,却并未很好地延长生活质量。老年人让经济付出了很大的代价。在美国,老年人的比例[7],仅略高于总人口的1/10,却占据了一半的医院床位,消耗了1/3的药品。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,仅老年人摔倒一项,每年就给美国经济造成310亿美元的损失。
- 慢下来,失去活力和弹性,自我修复能力陷入稳定而必然的衰退(一句话,这就是衰老),是所有物种共同的固有现象:也就是说,它始于生物体内部。到了某个时候,你的身体就决定走向衰老和死亡。你可以采用谨慎的良性生活方式来稍微减缓这个过程,但不可能永远逃避它。换句话说,一切都在走向衰亡。只不过,我们中有些人会更快抵达那一天。
- 事实证明,衰老不仅涉及端粒,端粒也不仅涉及衰老。端粒化学由一种叫作端粒酶的酶进行调节,当细胞达到预定的分裂限额,端粒酶就会关闭细胞。然而,在癌细胞中,端粒酶并不指示细胞停止分裂,而是让细胞无休止地增殖。这提出了一种抗击癌症的可能性,以细胞中的端粒酶为目标。
- 随着年龄的增长,膀胱弹性变差,容量大不如从前,这就是为什么衰老的诅咒之一是老年人永远在寻找厕所。皮肤也会失去弹性,变得更干燥、更像皮革。血管更容易破裂,形成瘀伤。免疫系统无法像以前那样可靠地检测入侵者。色素细胞的数量通常会减少,而仍然得以保留的细胞有时会变大,产生老年斑或褐黄斑(这跟肝脏毫无关系)。与皮肤直接接壤的脂肪层也变薄了,使得老年人更难保暖。
- 奇怪的是,研究发现,如果他们独自生活或每周没能至少见一次孩子,端粒长度的优势就消失了。这个离奇的事实说明,拥有良好和互相关爱的人际关系,会切切实实地改变你的DNA。反过来说,2010年,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,没有这样的关系,你死于任何原因的风险都会增加一倍。
- 我们现在知道,阿尔茨海默病始于患者大脑中β-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累积。没人确切知道淀粉样蛋白正常运转时对我们发挥着什么作用,但一般认为,它们可能在形成记忆方面扮演着一定的角色。通常,使用完之后,它们会被冲掉,不再需要。然而,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,它们并没有完全清除,而是聚集成簇,也即俗称的斑块,妨碍大脑正常运作。
- 在病情通常的发展过程中,阿尔茨海默病首先摧毁短期记忆,接着转移到所有或大部分其他记忆,导致混乱、脾气暴躁、抑制能力丧失,最终失去所有的身体功能,包括如何呼吸和吞咽。正如一位观察者所说,到最后,“人会从肌肉层面上忘记如何呼气”。可以这么说,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死两次——第一次是意识上的死亡,第二次是身体上的死亡。
- 你接受的教育越多,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就越小,拥有不断探索的活跃大脑(与年轻时在课堂上长时间地被动学习相对)几乎肯定可以阻挡阿尔茨海默病的侵袭。在饮食健康、保持适度运动、维持合理体重、完全不抽烟、不过量饮酒的人群里,各类的痴呆症都相当少见。良性的生活并不能完全消除[25]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,但能将之减少约60%。
本文作者: Uyouii
文章链接: https://uyouii.cool/posts/ffed44a6/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 均采用署名4.0国际(CC BY 4.0)国际许可协议进行授权, 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