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字塔原理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3年7月6日 上午

金字塔原理

——[作者] [美]芭芭拉.明托

为什么要用金字塔

  1. 因为只有金字塔结构才能够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: 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、概念或项目。 找出逻辑关系。
  2.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(演讲者、培训讲师)表达的思想。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。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,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,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,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,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。由于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,他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组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。事实上,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,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关系。退一步说,即使受众能够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,你也增加了他们阅读的难度,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你没有提前说明的逻辑关系。
  3. 无论读者的智商有多高,他们可利用的思维能力都是很有限的。一部分思维能力用于识别和解读读到的词语,另一部分用于找出各种思想之间的关系,剩下的思维能力则用于理解所表述思想的含义。

金字塔内部的结构

  1. 金字塔结构的巨大价值就在于它迫使你在理清思路时,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/回答式对话关系清晰化。你的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发读者的疑问,而你也必须在这一表述下的横向结构层次上逐个回答读者的疑问。
  2. 以下是我对金字塔原理的初学者常问问题的回答:
    1. 一定先搭结构,先尝试自上而下法
      • 不要试图一下子就把整篇文章都写出来,因为你稍后就可能很容易地想出文章的结构。一旦你的思想变成了文字,你就可能会觉得写得不错,而根本不管你的思路实际上是不连贯的。
    2. 序言先写背景,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
      • 一定要从“背景”开始构思,因为按照这个顺序,你更容易准确地找到“冲突”和“疑问”
    3. 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,不要省略
      • 先想好序言,避免开始论证时还在想背景或冲突。你应当先整理出序言的信息,然后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金字塔结构中较低层次的思想上。
    4.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
      • 你不应该在文章的正文部分才告诉读者过去发生的事情。正文部分应当只包括思想(即:因能够为读者提供新思维而引起读者疑问的表述),思想只能以逻辑方式互相联系。
    5.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。
      • 序言的目的只是告诉读者一些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。
      • 如果所表达的信息能够很容易地由客观的第三方进行检验和证实,那就可以假定你的读者“知道”该信息,因为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。
      • 注意不要在序言中涉及任何读者不知道的信息,因为这样的信息可能导致读者提出非你所愿的“疑问”。反之亦然,不要在金字塔结构中涉及任何读者已经知道的信息。如果你利用读者已经知道的信息,回答金字塔结构中较低层次上的问题,就说明你在序言中遗漏了重要的信息。如果在序言中提供该信息的话,也许读者会提出不同的疑问。
    6. 在关键句层次上,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。
      • 在关键句层次上使用归纳推理比使用演绎推理更容易使读者接受,因为归纳法更容易被人理解。人们的倾向是按照思维发展的顺序表达自己的思想,而思维发展的顺序通常都是演绎的顺序。但是,以演绎的顺序发展的思想并不一定要以演绎的顺序表达出来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你都可以将以演绎法发展的思想用归纳法的形式表达出来。

序言的具体写法

  1. 序言总是向读者说明其已知的信息,其意义是:序言说明某种“背景”,这种“背景”中发生了某种“冲突”,从而引发了某种“疑问”,而整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回答该“疑问”。
  2. 序言必须采取“背景—冲突—疑问—解决方案”的结构,但是,各部分的顺序可以有所变化,以创造不同的文章风格。
  3. 关键句的每一个要点,都应该按照与全文的序言相似(但简单得多)的背景—冲突—疑问结构逐个引出。也就是说,当读者对任何一个关键句要点提出疑问时,你应当告诉读者一个简单的“故事”,以保证读者与你站在同一位置上。
  4. 序言应当介绍4要素:
    1. 介绍背景(S, Situation)
    2. 指出冲突(C, Complication)
    3. 引发疑问(Q, Question)
    4. 给出答案(A, Answer)

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

  1. 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,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“因此”引出的结论。在金字塔结构中,位于演绎论证过程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,重点是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,即由逻辑词“因此”引出的结论。归纳推理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、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,并概括其共同性(或论点)。在演绎过程中,每个思想均由前一个思想导出;而在归纳过程中则不存在这种关系。
  2. 演绎推理需要完成3个步骤:
    1.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。
    2.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。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的,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。
    3.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。
  3. 演绎推理也可以是以下3个步骤:
    1.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。
    2. 产生问题的根源、原因。
    3. 解决问题的方案。
  4. 还要注意的是:不论你将几个句子组织在一起,是为了进行归纳推理,还是为了进行演绎推理,你的思维都会主动预期某个归纳式结论或演绎式结论的出现。大脑对归纳论述和演绎论述的完整性有一种预期,读者的这种预期,使读者将思维“投射”到前方,预测作者的下一个句子。如果读者预期的结果与作者实际的表述不同,读者就可能感到困惑、不解、烦躁。因此,你应当在呈现归纳或演绎过程之前,先告诉读者你的主题思想,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上你的思路。
  5.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:
    • 演绎推理,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。
    • 归纳推理,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。

应用逻辑顺序

  1. 分组的MECE原则,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:
    •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(mutuallyexclusive),相互排斥,没有重叠。
    •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(collectivelyexhaustive),没有遗漏。

概括各组思想

  1. 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,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;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,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。
    • 概括行动性思想(介绍采取的行动、行为、步骤、流程)时,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“结果”(效果、达到的目标)。
    • 概括描述性思想(介绍背景、信息)时,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“共同点的含义”(共同点的意义)。
  2. 还有一些能够帮助你理顺思路、轻松表达的技巧:
    • 在将各行动(步骤、流程等)联系起来之前,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(步骤、流程等)。
    •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,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、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。
    • 直接从这些行动、步骤、流程,总结、概括行动的结果、目标。
  3. 在讲述行动、步骤、流程等时,理顺自己思路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想象自己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,然后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产生的明确结果,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,使之更明确、更具体。
  4. 组织各种行动、步骤等唯一合理的方法,就是根据其产生的结果归类分组。
  5. 条理清晰地表达行动性思想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这是一项艰难的脑力劳动,但是,如果不这样做,就会给读者造成极大的阅读困难。因此,你应当按照我们曾经讨论的步骤,努力完成这一艰难的过程:先用明确的词汇、语句表述各行动、步骤、流程等,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,再直接从各行动、步骤、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。

界定问题

  1. 判断问题是否存在,通常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(现状),与希望得到的结果(目标)之间是否有差距。由某一特定背景导致的某一特定结果,称为非期望结果(R1,即现状,UndesiredResult)。

  2. “问题”是指你不喜欢某一结果(比如销售额降低),想得到其他结果(比如销售额增长),称为期望结果(R2,即目标,DesiredResult)。解决方案则是指如何从现状R1到目标R2。
    e2fb0b7395469d94f287497df2a3dbcc.png

  3. 以上界定问题的方法称为连续分析(统计学上称为序列分析),是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巧,可以帮助你为以下按逻辑顺序排列的问题寻找答案:

    1. 是否有/是否可能有问题(或机会)?
    2. 问题在哪里?
    3. 为什么存在(产生问题的根源、原因)?
    4. 我们能做什么?
    5. 我们应该做什么?
  4. 在前面的部分已经看到,需要确定4个要素后才能界定问题,并由此寻找解决方案。这4个要素分别是:

    1. 切入点/序幕(StartingPoint/OpeningScene)
    2. 困扰/困惑(DisturbingEvent)
    3. 现状,非期望结果(R1,UndesiredResult)
    4. 目标,期望结果(R2,DesiredResult)

    6567a10b5a4d727b227519e974db0244.png

  5. 最常见的问题

    1. 不知道如何从R1(现状)到R2(目标)。

    2. 知道如何从R1到R2,但不敢肯定是否正确。

    3. 知道从R1到R2的正确方案,但不知道如何实施。

  6. 最常见问题的变形

    1. 知道从R1到R2的解决方案,并且已经实施,但由于某种原因行不通。
    2. 确定了好几个解决方案,但不知道选哪一个。
  7. 可能但不常见的情形

    1. 知道R1,但不能具体描述R2,所以无法找到解决方案。
    2. 知道R2,但不清楚自己是否处在R1(这是典型的标杆比对)。
  8. 序言:我们应该做什么816697bc1ffa488832a8c62fdda447ab.png

    这种结构是所有分析和写作的最简单的一种。背景描述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情,冲突是指读者处在R1,希望到达R2。这种结构也可以用来讲述如何调整和升级正在使用的系统。在这种情况下:

    • 背景(S)=系统目前的工作情况。
    • 冲突(C)=它不做它该做的工作。
    • 疑问(Q)=如何让它做它该做的工作?
  9. 序言:我们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e4e5c84bd3e4b1a34add56503eae5c4a.png这种结构还有几种有意思的变形:

    • 背景(S)=我们存在问题。
    • 冲突(C)=我们计划采取行动。
    • 疑问(Q)=该行动是否正确?
    • 背景(S)=我们计划采取X行动。
    • 冲突(C)=除非出现Y情况,否则我们不希望采取X行动疑问
    • (Q)=Y情况会出现吗?
  10. 序言: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想做的事2bbdd8976e7c309e074852ee129f1fd4.png

该结构也适用于向某人解释如何完成某事:

  • 背景(S)=我们曾经存在问题。
  • 冲突(C)=通过X行动我们解决了问题。
  • 疑问(Q)=你是如何进行X行动的?
  • 背景(S)=我们有(过去有)一个目标。
  • 冲突(C)=我们正在安装一套系统或流程来实现该目标。
  • 疑问(Q)=该系统或流程是如何运行的?
  1. 序言:解决方案行不通,我们应该做什么d81be950a23ada0ca0acff92bda65ac4.png

    该结构是第一种结构的延伸,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做什么。唯一的区别在于针对该问题已经采取过两次或三次措施,需要追溯其过去的历史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。

  2. 序言: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a3421d6fa13866013aa549dd6154c5a6.png

    备选方案一般归在冲突项下。不要一一列出所有的备选方案,除非读者事先已经知道,否则读者会误把它们当做选择某种解决方案的原因。尤其要避免把备选方案罗列出来,然后否定。例如,“我们有3种方法可以解决该问题”,关键句要点为:

    A方法不好→B方法不好→因此采用

    是因为……是因为……C方法。

    采用C方法的原因其实并不是A和B不好,而是C方法行之有效。

  3. 序言:我们存在问题吗6f61755a43c19a9a1b7dd7ff4d72833b.png

    文章关注的是处于变化中的行业。使用该结构最典型的情况,是当客户希望瞄准同行业竞争对手,或其他行业中采取同样措施的企业时。

结构化分析问题

  1.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:收集信息→描述发现→得出结论→提出方案
  2. 建立诊断框架的过程有时候被称为“是非问题分析”(issueanalysis)
  3. 是非问题对困难的解决至关重要,因为它们能给出直截了当的回答。能不能设计出鲜明的是非问题,决定着解决困难的努力能不能取得成效。

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

  1. 在实际写作中,文章多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读者。文章无论长短,都应该让读者能从字面上迅速理解和吸收其主要思想(观点、论点、建议等)。理想的文章,应该让读者在30秒内理解作者的整体思维构架,包括序言、中心思想和关键句要点。此外,读者还应当能了解整体构架下,各组思想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。
  2. 写作长篇文章时,在页面上呈现金字塔层级的方法很多,最常见的有:
    1. 多级标题法
    2. 下划线法
    3. 数字编号法
    4. 行首缩进法
    5. 项目符号法
  3. 多级标题法:使用多级标题的基本方法是:不同层次的思想(观点、论点、论据、建议),用不同的标记区分;层次越低的思想离页面的右端越近;同一层次的思想采用同一表现形式。
  4. 因此,当你写完长长的一组论点,准备接着写下一组时,你不能期望读者对某一点的理解和你要求的一样精确。可以说,各种不同的过渡方法都是为了抓住读者的思想,把它拉回到它应该属于的地方,让读者理解你想说的内容。可以把写过渡性文字当做礼仪练习,当需要的时候以优雅的方式写。

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

  1. 问题在于视觉演示是面向现场观众的。周围环境往往极不舒适,有时糟糕到你甚至希望换个地方。观众的反应不仅不可预测,而且注意力很不集中。因此,你的大部分工作是预测观众可能的反应,时时努力让他们集中注意力,激起他们接受你的信息的热情。换句话说,你必须取悦观众。商业演示和其他任何娱乐形式一样,也需要艺术性。

  2. 你必须会“作秀”。“作秀”需要明星、剧本、故事情节和技术上出类拔萃的视觉元素,另外还要考虑一些无形的因素,如时机、节奏和悬念等。这一整套技巧远不是“以幻灯片的形式作报告”那么简单。

  3. 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,下面是设计PPT演示文稿的人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最基本规则:

    • 文字幻灯片应只包含最重要的、经过适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(观点、论据、建议等),叙述时应尽量简洁;
    • 演示文稿应图文并茂,使用各种图表(图、表或示意图)相配合;
    • 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。
  4. 演示文稿包括两类幻灯片——文字和图表(图、表或示意图),理想的比例是图表占90%,文字占10%,其各自的作用是:

    1. 说明演示文稿的框架结构(文字幻灯片)。
    2. 强调重要的思想、观点、结论、论点、建议或要采取的措施等(文字幻灯片)。
    3. 阐明单用文字难以说清楚的数据、关系(图表)。
  5. 制作现场演示用的文字幻灯片时,需要强调的是,只有你,演示者,才是表演的明星。房间里所有听众最感兴趣的不是幻灯片,而是你。幻灯片只不过是视觉上的辅助手段,其作用主要是让演示更加生动。因此,你所说的和你在屏幕上演示的应该有明显的区别。

  6. 决定一张幻灯片的内容,应牢记以下指导性原则:

    1. 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。除非你想先列出摘要或列表中的一组论点,其他论点在接下来的幻灯片中再完全展开。

    2. 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,而不是标题性语言。你可以用一两个词或一个简短的陈述句提出观点。

    3. 文字应尽量简短。每张幻灯片最好不要超过6行或约30个单词。如果一张幻灯片难以说清楚一个思想观点,可以使用多张幻灯片。

    4. 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。使用一长串单词、技术术语或者复杂的词组,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。数字也是越简单越好,比如490万美元就比4876987美元更容易让人记住。

    5. 字号应足够大。32是个非常有用的数字。用最远一位观众到屏幕的距离(英尺)除以32,得到的就是可以看清楚的最小字号(英寸)。所以,如果从16英尺远的地方看屏幕,屏幕上的字号必须是1/2英寸(16÷32=0.5)。同样道理,如果已知屏幕显示文字的字号(英寸),乘上32,就得到可以看清楚屏幕上文字的最远距离。所以,如果站在24英尺以外,就无法看清楚字号为3/4英寸的文字(0.75×32=24)。

    6. 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。趣味性取决于布局、字号的选择和颜色的运用。但如果把文字幻灯片看成是文字的展示,而不是数据或图表的展示,就能通过显示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,制作出更加美观、赏心悦目的幻灯片。

    7. 用逐级展开呈现,提高趣味性。提高趣味性和降低复杂性的另一种方法,是让幻灯片的各个部分逐一显示,这样可以边演示边解释,整张幻灯片不至于显得主次不分。

  7. 图表幻灯片传递的信息应该尽量简单易懂,因为观众没有机会对它们仔细研究并找出各个部分的含义。如果图表过于复杂、过于详细,或过于分散,就会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解释上,而不是用在讨论上。当然,也不排除有时非常复杂的图表会随着演讲者展开观点而变得简单。但一份演示文稿最好不要有超过一个或两个这样复杂的图表。

  8. 制作图表幻灯片的诀窍是:确定你想用图表回答的问题,把答案作为图表的标题,然后选择最适合表现论点的图表样式。

  9. 图表的标题一定要直接传递信息,要么用一个完整的句子,要么用一个含有动词的短语,才能保证图表给观众的视觉印象和所要传达的信息一致。

  10. 从金字塔结构到演示文稿,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:

    1. 序言尽量写得详细,把每个你想说的词汇按照你希望的顺序写下来。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没有遗漏,还可以再次检查你回答的问题是否仍然是受众想问的。
    2. 用写故事梗概的形式。每张幻灯片写作的顺序,从上往下依次为序言各要素、关键句要点和关键句下一层次的论点。
    3. 初步决定你准备采用的呈现方法。这时你可能还没有准确的数据,但只要知道数据的类型和想要表现何种关系即可。 4
    4. 准备好每张幻灯片的讲稿,确保整个演示像讲故事一样流畅。
    5. 完成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图。
    6. 排练,排练,再排练!可以用一张白纸写最简单的故事梗概,把它分成若干个区域,每个区域代表一张空白幻灯片,写上你想要阐述的要点,并说明哪些需要用文字幻灯片,哪些需要用图表幻灯片。
  11. “演示是参会者给予演讲者的一种恩惠”,确实值得铭记在心。

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

  1. 有关记忆的研究已经证明图像能帮助增加记忆,但同时也表明,忘记和添加哪些细节取决于人们的感情偏好。尽管如此,记忆图像确实能在阅读过程中,帮助你逐字逐句记忆段落和从中提取的信息。
  2. 总之,做到条理清晰的有效方法就是,强迫自己想象各种思想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。头脑里有了清晰的图像后,就能立刻把它转换成清楚的句子,读者也能马上理解和吸收,并在记忆中以图像的形式储存知识。
  3. 以图像形式储存知识非常重要,因为阅读是一个逐字逐句进行的过程,而且我们的头脑只能容纳有限的词汇。通过从文字恢复图像的方法,读者不仅能大量传递知识,使头脑更加有效地处理,而且能用清晰的图像传递信息,

本文作者: Uyouii
文章链接: https://uyouii.cool/posts/327fc01e/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 均采用署名4.0国际(CC BY 4.0)国际许可协议进行授权, 转载请注明出处


金字塔原理
https://uyouii.cool/posts/327fc01e/
作者
Uyouii
发布于
2022年10月6日
许可协议